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体育 > 综合

体育赛事,靠潮玩出圈

2025-10-06 12:25:09

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,除了星光熠熠的球星阵容和「新后诞生」的剧情之外,最受球迷关注的还得是「WAKUKU×中网」联名限定潮玩。就连布拉德球场与首创钻石球场间的黄金位置,也专门留给了它。

充满萌趣的巨型装置前,排队等着合影的球迷络绎不绝,不少人手上还捧着刚从旁边奇梦岛中网快闪店「抢」到的同款特许商品,各种找角度摆拍。


体育产业生态圈摄于中网现场

在这个中国潮玩热卖全球的时代,各大赛事也纷纷开始想方设法,靠潮玩化、年轻化的特许商品出圈,与新一代消费者建立起情感连接。


9月14日,奇梦岛中网快闪店开门迎客以来,每天上午10点,店门口都会准时排起长队,球迷们目标明确,就是抢每日限量100只的「胖哒哒限定款毛绒公仔800%」。

虽然单只售价高达1099元,但这款与现场巨型装置一样的潮玩,还是让球迷们毫不眨眼,疯狂购入。

据奇梦岛工作人员介绍,本次「WAKUKU×中网」系列限定潮玩一共有10款,除了大号的公仔,张之臻、王欣瑜、辛纳等明星球员带货的「酷满贯限定款毛绒吊卡」「ACE限定款毛绒吊卡」等产品,也已经多次补货。即便如此,店内还是有不少球迷没能排到自己心仪的产品,只能择日再战。


体育产业生态圈摄于中网现场

从河北专程赶来看球的周女士,在店里一次性购买了数千元产品,只因「设计得太可爱了,每一款都想要。」周女士透露,此次来看球,她还背负着家乡不少网球搭子们的「代购」期待,希望能借此分享赛场的热闹。

在周女士这样的消费者看来,这些潮玩不仅是特许商品,更是「中网回忆的见证」,觉得钱花得特别值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奇梦岛与中网的携手,既是中网历史上首个官方合作的潮玩品牌,也是潮玩品牌第一次如此深度地融入国际顶级网球赛事。可以说,这次合作,为体育赛事的文化衍生品、年轻化传播都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。

而放眼整个黄金周赛事周期,各大热门赛事都在「潮玩化」的特许商品上,下足了功夫。

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团队巧妙地把上海元素融入产品设计,推出了小笼包网球、招财进宝网球、拥抱友谊网球玩偶等创意挂件,让特许商品成为了城市文化的名片。

走亲民路线的武汉网球公开赛上线了鄂鄂仔、哇哇仔、宾宾仔等特许商品,不管是充满武汉口音的名字,还是萌化了的可爱造型,都散发着浓浓的亲和力,特别适合大众传播。


左:上海大师赛的小笼包周边

右:武网公开赛的鄂鄂仔周边

已经上线的第十五届全运会特许商品,也吸引了一波国潮的流量。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设计的吉祥物「喜洋洋」与「乐融融」,寓意着「喜气洋洋、其乐融融」。围绕它们开发的「生肖萌运会」盲盒、各种尺寸的玩偶,以及工艺复杂的毛绒冰箱贴、徽章等,都已经超出了普通赛事纪念品的范畴,进入了中国工艺「炫技」的境界。

不仅如此,一向相对「严肃」的乒乓球赛事,也加入了「内卷」。

WTT中国大满贯围绕着赛事和传统文化,不仅推出了毛绒球拍挂件、葫芦挂件等产品,还顺势开发了手机包、手机链、发抓等相对生活化的品类,让球迷能把乒乓球元素用在日常穿搭里。


体育产业生态圈摄于WTT中国大满贯现场

当各大赛事的特许商品店都被潮玩占领,大家也不禁开始回想:究竟从什么时候起,体育赛事周边从单纯的纪念品,进化成了人人都心甘情愿掏钱的潮流单品?



与传统玩具等不同,潮玩的核心价值不在于「玩」,而在于「潮」背后的艺术设计、情感投射和社群认同。它们一般由独立设计师或艺术家创作,再贴上「限量」标签,艺术附加值与稀缺性的相互叠加,让商业价值越抬越高。

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,2015至2024年间,全球潮玩零售规模从87亿美元一路飙升至448亿美元,其中,Z世代贡献了40%以上的市场规模。

对于年轻一代消费者而言,购买潮玩不仅仅是为了产品本身,更是为它背后的故事、设计理念,以及它所代表的身份认同。与此同时,社交媒体的的持续发酵,也让潮玩从小众艺术逐渐迈向了大众消费市场。

有趣的是,潮玩的消费逻辑与Z世代观众看体育比赛的习惯不谋而合。

Statista今年6月发布的调研表明,与老一辈习惯于坐在电视机前看体育比赛不同,70%的Z世代观众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观看体育赛事衍生内容。这种内容消费习惯的改变,为体育赛事周边商品的转型提供了灵感。

为了抓住更年轻的用户群体,特许商品开始主动「潮玩化」。推出更萌的设计、做更迷你便携的尺寸、研发盲盒、挂件……这一切,都是在向年轻群体的审美和消费习惯靠拢。


体育产业生态圈摄于中网现场

事实上,很早以前,赛事周边「潮玩化」的趋势就已经埋下伏笔:北京冬奥会期间,「一娃难求」的冰墩墩、雪容融,让大家第一次大规模见识到体育潮玩的爆发力;澳门世界杯的吉祥物「波仔」也靠着软萌形象频频出圈;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的「轮胎宝」挂件,更是让不少粉丝爱到特意为它配上保护壳。

与此同时,许多设计优秀的「潮玩」周边,又因为满足了消费者对「球迷」身份认同的渴望,顺理成章地「出圈」。

WTT中国大满贯推出的虎眼石手链就是印证——尽管单件售价高达129元,但「每次伸出手腕,大家就知道是乒乓球迷」的归属感,还是让它成为了球迷中的社交符号。

一传十,十传百,「潮玩」特许商品的价值也在社群的传播中不断循环,越放越大。


潮流的瞬息变化,是市场不变的定律。然而,当热度褪去,体育赛事「潮玩」能否摆脱「昙花一现」的命运?

以冰墩墩IP为例,2022年冬奥会期间,借助赛事热度与短期供需缺口,单个盲盒隐藏款价格一度飙升至2500元。但繁荣过后不过数月,不少消费者便发现,冰墩墩外壳易出现氧化发黄问题,后续补货的产品在做工细节上也出现了品质波动。随之而来的是同款手办价格回落,曾经的「顶流」逐渐淡出大众焦点。

赛事「潮玩」周边的设计同质化,也常被消费者提及。比如武网的「好球仔」、上海大师赛的「ACE 签名玩偶」,其形象设计常被反馈与 Jellycat 风格相似,原创辨识度不足;不少其他赛事的潮玩产品,也能在市场上找到相似原型,未能形成独有的设计记忆点。

与此同时,一些赛事方「重营销、轻产品」的运营思路,也被部分消费者吐槽。

在对话过程中,一位消费者向氪体指出,自己购买的赛事周边产品先后出现过印刷模糊、细节粗糙、产品掉色等问题。与社交媒体上的宣传热度、部分产品相对中等偏上的定价相映衬,产品质量的保障、长期使用的稳定性,才能真正将赛事IP转化为长期的品牌价值。

如何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价值?体育赛事方还需更严肃、专业地认知周边行业的运行规律,建立更完善的运营体系。

首先,「潮玩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设计,原创 IP 才是健康发展的基石。

迪士尼在上海推出的首个原创IP角色玲娜贝儿,就靠着角色设定与本土化运营迅速走红,还成为了上海市多项活动的「门面担当」。体育赛事「潮玩」如果能也将城市既有IP融入赛事,或者让赛事IP反哺城市文化,说不定能催生出更多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潮玩。


玲娜贝儿

其次,想要实现「长红」,销售策略需更注重理性与稳定性。

与其他潮玩品类类似,体育赛事潮玩也难免面临价格波动。曾有 Labubu 隐藏款一度溢价数十倍,但品牌方大规模补货后,二手价格立刻「腰斩」,既影响消费者体验,也削弱 IP 价值。相比之下,2025 年澳门世界杯选择沿用 2024 年吉祥物「波仔」形象,通过稳定的 IP 形象降低价格波动,提升了产品流通的可持续性。

只有引导消费者在理智状态下购买,才能建立更健康、稳定的价值。


2024澳门乒乓球世界杯吉祥物波仔

此外,想要突破同质化竞争,借助科技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或许是一条破局之路。

故宫文创推出的「凤冠冰箱贴」,附带 AR 互动功能 —— 扫描冰箱贴即可体验「虚拟戴凤冠」;陕西历史博物馆的「玉玺交通卡」,内置 NFC 芯片,让文创产品兼顾纪念意义与日常通勤实用性。体育赛事潮玩也可借鉴这类思路,在纪念功能之外,增加数字互动、瞬间留存等延伸价值,让产品更具「生命力」。

毋庸置疑,销量数据已验证赛事周边潮玩化的巨大潜力。但在积极拥抱这股风潮的同时,赛事方更需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,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打磨与 IP 长效运营中。

唯有设计与品质经得起时间考验,特许商品才能真正成为承载赛事记忆、城市文化与用户情感的长期资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