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张泽 |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培养单位: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审核:章一奇 特聘研究员 |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
在我们身边,台球正悄然流行起来。从社区活动中心到商业街的新式球房,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拿起球杆,享受每一次击球瞬间的乐趣与挑战。2025年,赵心童、白雨露等中国选手在国际赛场屡创佳绩,不仅刷新了中国台球的历史,也让更多人关注并爱上了这项充满智慧与技巧的运动。
但不知道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场面:瞄准,出杆,清脆一响……眼看着目标球直奔袋口,却莫名其妙在最后时刻弹了出来! 这抓狂的一幕,真的只是因为贵兄“今天手感不好”吗?
不不不,别急着怪手感。其实每一次精准进球和细腻走位,背后都藏着硬核的数学和物理规律!
今天,就让我们抛开玄学,重新用科学打开台球新世界的大门
1、准度
“瞄准不是凭感觉,出杆也要讲科学”
大家都知道,台球的基本规则是用母球把目标球撞进球袋。所以,“准度”是第一关。很多初学者以为,只要把母球对准目标球和袋口的连线(进球线)击打,就能进球。但,真的这么简单吗?
实际上,台球的碰撞可以近似看作“二维刚体的弹性碰撞”。也就是说,碰撞后目标球的运动方向,会沿着撞击瞬间两球心之间的连线方向运动。
如图1所示,目标球被撞击后的运动方向,严格遵循一个物理规律:目标球获得的速度方向,将沿着碰撞瞬间两球中心点之间的连线方向射出(此处省略万字证明)。
图 1 理想二维刚体的弹性碰撞
那么问题来了:我们到底该瞄哪里呢?
答案就是台球界经典不衰的——“假想球瞄准法”(图2)。
图 2 “假想球”瞄准法
你可以在脑海中假想:目标球的后方,还贴着另一个一模一样的“虚拟球”。它的中心,正好落在进球线上。这时,你只需将母球击向这个“假想球”的中心位置,目标球就能稳稳进袋!
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?还没完呢——
即便你瞄得再准,出杆那一瞬的击球点,也会通过一种叫“喷射效应”(Squirt)的物理现象,悄悄改变母球的路线。
图 3 台球中的喷射效应
如图3所示,当杆头偏离母球(半径R)中心(偏移距离为b)击球时,杆头对母球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:
• 法向力N:指向母球球心。
• 切向摩擦力F:平行于接触点切线方向(源自杆头与球的摩擦)。
这两个力的合力T的方向不再与球杆的击打方向一致,这导致母球在离杆瞬间,其运动方向会偏离预期方向一个角度α,这种现象就是台球术语中的 “喷射”(Squirt)或“让点”。
根据图3中的几何关系和力学原理,我们可以发现:击打点如果偏离母球中心,就会产生偏移角α,并且其大小和偏移量b相关。这一微小的偏差,会通过喷射效应显著改变母球出射方向,导致目标球最终没有入袋。
精确的瞄准和稳定的打点,构成了台球最核心的基本功。所以你会发现:真正的高手,不仅眼光准,出手也稳——每一杆都在和控制“打点”的物理规律打交道,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球员,也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来打磨这两项技艺。
2、走位
“驾驭母球是门艺术”
能把球打进只是入门,真正拉开差距的,还得看“走位”的本事。所谓走位,就是通过控制母球碰撞后的路线,为自己下一杆制造机会。而这背后的关键,在于理解“分离角”。
分离角,即碰撞后母球的运动方向与目标球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(图4)
图 4 分离角示意图
分离角θ是指母球与目标球碰撞后,母球的最终运动方向(即其进入稳定滚动后的方向)与目标球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。
精确计算分离角比较麻烦,不过不用担心,我们熟悉的科里奥利(没错,就是发现“科里奥利效应”的那个科里奥利)在19世纪就对分离角做出过严格的数学推导。
法国科学家古斯塔夫・科里奥利
科里奥利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,同时也是一位狂热的台球爱好者,他甚至撰写了一本名为《台球中的数学理论》(Théorie Mathématique des Effets du Jeu de Billard)的书,来介绍台球中的数学和物理。不过很可惜,这本书并没有在台球界受到广泛阅读,因为它过于学术,并且是用法语写成的。
物理、数学双料高材生科里奥利先生,在他的书中几乎穷尽了球桌上可能发生的各种力学问题,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今天的主角——分离角。
科里奥利认为——如果母球在碰撞时没有旋转,那么它会以90°的分离角弹开;但如果加了旋转(比如高杆、低杆),事情这就变得复杂起来了……
若碰撞瞬间,母球带有旋转(这里指上旋和下旋),在碰撞后,母球和球桌之间存在相对滑动,我们可以证明(正如科里奥利先生那样),二者接触点的速度 与其加速度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:
其中μ和g分别为球桌与母球之间的摩擦系数和重力加速度。从中可以看到,接触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永远同向,即其速度方向(同时也是其摩擦力方向)保持不变,此时母球只受到一个方向和大小都不变的力,这正是重力场中的抛物运动,因此带旋转时,母球在碰撞后的路径是一个抛物线,直到其与球桌的相对滑动消失。此时分离角θ为:
其中,φ为母球初始运动方向和子球撞击后运动方向的夹角,v0为母球初始速度,R为母球半径,ω为母球碰撞时的旋转角速度。
不过,现实中大概率不会有机会让我们打台球的时候掏出纸笔(或者是电脑)来计算分离角,而且据说科里奥利本人的台球水平也不高。(可能他在数学和物理上的努力并没有留给他太多的业余时间)
在实际情况中,人们更多是通过控制对母球的打点(高杆和低杆,见图5),以及力度,来进行走位,这需要大量的练习。不同打点以及速度对分离角的影响如图6所示。总体来说,速度越快,母球越倾向于先沿着90°分离角飞出,而杆法越低,母球越倾向于先向后滚动,高杆同理。
图 5 不同杆法和速度对分离角的影响
感谢科里奥利的精彩推导。不过说实话,真要一边打球一边掏笔计算,可能球还没进,朋友已经走光了。
所以现实中,大家更常用的是直觉+经验:
• 高杆(击打母球上部),母球会向前跟进;
• 低杆(下部),母球会向后回旋;
• 配合力度控制,力量越大,母球越先按90°分离角运动,再依旋转发生变化。
结语
读到这里,有些同学可能跃跃欲试,也有些同学默默吐槽:“道理我都懂,可为什么还是打不好?”也许……真的不怪你!
“球杆弯了?”
“皮头老化?一打滑就‘呲杆’”
“球没摆紧?”
“开局散得不均匀怎么打怎么别扭”
甚至台面不平、灯光刺眼、对手突然咳嗽……都可能是你“发挥失常”的理由!所以说,在认真钻研瞄准与走位之前,先确保你的装备和环境别拖后腿。
图 6 打球失误的各种理由
但最后我想说的是,台球的最高配置,不是多贵的杆子、多好的台子,而是那个愿意陪你练球、互相吐槽、一起进步的——好朋友❤️。
快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陪你打球的小伙伴们吧~
参考文献:
[1] Fundamentals - dr. Dave pool info [EB/OL]. from https://drdavepoolinfo.com/tutorial/fundamentals/.
[2] Billiard Dynamics 台球动力学[EB/OL]. From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487265175.
本文转载自《中科院物理所》微信公众号
《物理》50年精选文章
高清绿茵盛宴:蜘蛛足球直播免费观看高清,点燃球迷激情在体育的世界里,足球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。它不仅...
2025-09-19近期,足球观察机构CIES发布了一份榜单,列出了为组建当前阵容投入最多转会资金的俱乐部。榜单凸显了英超俱乐部...
2025-09-19事情是这样,不久前,Shams曾报道,尼克斯与自由球员布罗格登达成了签约协议,随后尼克斯队记Ian Begley补充消息,布...
2025-09-19北京时间10月1日,欧冠联赛将迎来一场焦点对决:新任本菲卡主帅穆里尼奥率队重返斯坦福桥,挑战老东家切尔西。这...
2025-09-19在亚冠二级联赛的处子秀里,北京国安主场被河内公安逼平,未能取得开门红。在亚冠两级联赛,四支出战的中超球队仅...
2025-09-19